参考文献 References
[1] 卢振华,彭丽, 钱军, 等.江南牡丹草苦参碱抗炎作用实验研究[J].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, 2019, 21(5): 36-38.
[2] 王景祥. 浙江植物志 (第二卷) [M]. 杭州: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2: 316-317.
[3] 虞钦岚,刘守赞,徐韧析谋,等. 珍稀濒危植物江南牡丹草种群结构和繁育系统研究[J]. 园艺学报,2021,48(3): 539-552.
[4] 王德群. 民间药物花生三七发现史话[J]. 皖西学院学报,2018,34(6): 108-110.
[5]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(第一批) 的通知 (浙政发[2012]30号). 2012.4: 3.
[6] 李保泉,丁锷,曹日隆,等. 江南牡丹草治疗软组织损伤152例临床研究[J]. 中国中医骨伤科,1993,(2): 18-20.
[7] 廖矛川,王有为,肖培根. 江南牡丹草的化学成分研究[J]. 武汉植物学研究,2001,19(6): 513-516.
[8] 刘中本,芮正祥,邓先瑜. 江南牡丹草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1994,(4): 251-252.
[9] Song SQ, Zubov D, Comes HP, et al. Plastid Phylogenomics and Plastome Evolution of Nandinoideae (Berberidaceae)[J].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, 2022,13: 1-10.
[10] 那倩,韩琳. 浅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[J]. 广东蚕业,2021,55(5): 23-24.
[11] 叶雯,袁超群,秦伟,等. 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[J].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,2020,37(2): 391-396.
[12] 黑小斌,李依民,李欢,等. 掌叶大黄种子特性研究及无菌培养体系的构建[J]. 中草药,2019,50(18): 4430-4437.
[13] 薛雯心,魏铁锁,袁金月,等. 党参无菌苗培养前种子消毒技术研究[J]. 安徽农业科学,2017,45(12) : 130-131,135.
[14] 张燕,李思锋,黎斌. 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观察和萌发培养基筛选[J]. 西北农业学报. 2010,19(01): 136-139.
[15] 付丽,张东向,刘安奇,等. 不同激素对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[J]. 湖北农业科学,2021,60(13): 138-142.
[16] Anagnostakis S. L. Haploid plants from anthers of tobacco - Enhancement with charcoal[J]. Planta, 1974, 115(3): 281-283.
[17] 牛玲,李杰勤,刘言龙,等. SbWus和SbBbm基因与活性炭对高粱转化效率的影响[J].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,2021, 35(2): 25-29.
[18] 王胤,姚瑞玲. 马尾松优良种源高效组培育苗技术体系构建[J].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,2020,42(6): 43-51.
[19] 丁长春,王元忠,黄衡宇,等. 风兰丛芽高效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[J]. 核农学报,2020,34(10): 2209-2218.
[20] 黄晶,叶庆生. 金钗石斛原球茎及幼苗快速繁殖体系的构建[J]. 贵州农业科学,2019,47(5): 105-109.
[21] 陶兴魁,刘志林,高贵珍,等. 蓝莓试管苗组培生根技术研究[J].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9,40(1): 68-72.
[22] 刘桂珍,梁国平,王兰岚,陈正华. 巴西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[J]. 园艺学报,1997,24(03): 303-30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