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 References
[1] 谢华萍,何群.四川川茶产业振兴研究报告[M].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, 2024:191-202.
[2] 龙义勤,袁立会,安晓双.贵州省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建议微探[J].吉林蔬菜, 2024, (1): 192-192.
[3] 赖飞,张宝林,杨清,等.凤冈县茶园土壤 pH 值变异特征及调控对策[J].农技服务,2012,29(05):570-571+587.
[4] 方洪生,李成林.茶园土壤板结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[J].现代农业科技,2024,(01):128-132.
[5] 孙继海,吴子铭.茶园土壤活性酸度动态、土壤酸化及最适酸度的初步研究[J].土壤肥料,1980(03):16-23.
[6] 吴思颖,汪小钦,曾舒娇,林敬兰,陈妙金.基于CSLE的安溪县土壤侵蚀估算与分析[J].中国水土保持科学,2019,v.17(04):112-121.
[7] 张倩.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[D].南京农业大学,2011.
[8] 张硕,余秀宏,余书平,等.重金属胁迫对茶树的影响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[J].中国茶叶,2021,43(07):14-18.
[9] 刘义,徐一帆,邵树勋.贵州凤冈县田坝村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及评价[J].贵州地质,2012,29(01):72-76.
[10] 陈仕红,叶照春,冉海燕,等.幼龄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和黑麦草替代控草效果及其对茶树的影响 [J]. 杂草学报,2021,39(02):36-40.
[11] 余跑兰,孙永明,李小飞,等.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[J].茶叶通讯, 2020, 47(01): 46-51.
[12] 丁园,习莉,龙燕,等.蒙脱石负载溶磷菌联合磷肥对茶园 土壤磷的调控[J].安徽农业大学学报,2023,50(03):484- 489.
[13] 林秀美,陈信石.茶园施用“肥力高”生物固氮菌肥试验 初报[J].福建茶叶,2000,(01):4-5.
[14] 段玉,邢弘擎,刘国栋,等.茶树-绿豆/大豆间作对茶园土 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[J].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, 2022,
45(03):511-520.
[15] 陈仕红,叶照春,冉海燕,等.幼龄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和黑 麦草替代控草效果及其对茶树的影响[J].杂草学报, 2021,39(02):36-40.
[16] 张淑卿,郭金梅,李剑峰,等.解磷菌与解磷固氮双效菌对 贵州富硒土及茶苗硒锌含量的影响[J].茶叶科学, 2024,
44(03):431-442.
[17] 陈雅娟.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,酶学性质及相关基 因的研究[D].广西大学,2013.
[18] 飞霞.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硒吸收,积累的影响[D].贵州 大学,2023.
[19] 师尚礼,李剑峰,张淑卿,等.一种植物促生菌及其菌剂与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: CN201010529293[P]. CN 1020312 31B[2024-11-28].
[20] 李剑峰,师尚礼,曹文侠,等.以青秸杆制备植物促生菌剂 载体基质的方法: CN 201110123931.7 [P].CN1024289 14A[2024-11-28].
[21] 李剑峰,张淑卿,郭金梅,等.一种 EPS 复合岩表修复基 质.CN201911063985.1[2024-11-28].
[22] 陈霞,罗友进,程玥晴,等.长期沼肥深施对果园土壤养分 和酶活性的影响[J].江西农业学报, 2021, 033(011):103- 107.
[23] 张红兰.茶豆套作对茶叶品质和杂草防控的影响[D].贵 州大学,2023.
[24] 陈仕红,叶照春,冉海燕,兰献敏,何秀龙.幼龄茶园间作白 三叶草和黑麦草替代控草效果及其对茶树的影响[J].杂 草学报,2021(02):36-40.
[25] 周黎,曾拓,李进进,等.除虫菊间作套种模式及其农艺效 应初探[J].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22, 40 (03):18-26+32.
[26] 李剑峰,师尚礼,曹文侠,等.一种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制 备方法: CN201110146217.X [P]. CN102277299B [202 4-11-28].
[27] 郑娇莉,黄大野,姚经武,等.茶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迁移 转化过程研究进展[J].湖北农业科学,2019,58(22):5-8+18.
[28] 余高,陈芬,谢英荷,等.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与安全性评价[J].河南农业科学,2020,49(03):79-87.
[29] 谢克孝,薛志慧,陈志丹.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 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[J].茶叶通讯, 2021, 48(03): 422-429.